|
[背投屏幕]糾正幾點對散射屏幕的認識 |
中國投影網 更新時間:2007-4-24 9:46:21
( 編輯:藍天 )
|
內容導航:
背投影屏幕分為光學型背投影屏幕
和散射型背投影屏幕兩大類。光學型背投影屏幕是利用微細光學結構來完成光能分布,實現屏幕功能,通常是三種光學微結構的組合:菲涅爾透鏡(Fresnel lens)、柱面鏡(Lenticular lens)、黑條紋(Black stripe)。而散射型背投影屏幕是利用微細粒子對光的散射作用來完成光能分布,實現屏幕功能。
傳統(tǒng)的散射屏幕都是采用噴涂工藝,將散射粒子和其他粘性物質混合,然后均勻噴涂在有機玻璃表面,從而形成投影光的成像面。由于散射粒子對光線在4π立體空間內均等散射,投影光進入散射屏幕的主方向不一致,造成屏幕中間亮、邊緣暗,形成中心亮斑,即太陽效益。正是因為傳統(tǒng)散射屏幕存在亮度低、太陽效應明顯的特征,使得人們形成了一些對散射屏幕的片面認識,本文糾正如下幾點對散射屏幕的偏見。
一、散射屏幕一定存在太陽效應
首先分析一下太陽效應產生的原因。如果將投影機直接投射到一塊透明玻璃上,會看到什么現象呢?您會透過玻璃直接看到耀眼的投影機光束,同時會看到玻璃上有很暗的圖像。這就是最典型的太陽效應。
 圖1 太陽效應形成示意圖
如圖1所示,當投射光束到達玻璃時,光束的主方向不變,絕大多數的光能量仍然沿著主方向投射出去,只有極少部分的光能量在玻璃表面發(fā)生散射。人眼與投影鏡頭的連線與玻璃相交的地方,因為光束的主方向直接進入人眼,所以亮度最強;玻璃上其他的地方,由于光束的主方向沒有進入人眼,只有少量的散射光進入人眼,所以亮度很低。
將玻璃換成散射屏幕,如果光能量不能在屏幕上發(fā)生充分散射,投射光束主方向上的能量太高,散射光能力太弱的話,就會出現明顯的太陽效應,即人眼與鏡頭的連線與屏幕相交的部分亮度明顯高于屏幕上的其他部分,而且隨著人眼的移動,亮斑也跟著移動。
榮鑫華文公司生產的GRC背投影顯示屏幕是一種新型散射屏幕,它采用光管技術原理,如圖2所示,投射光束到達屏幕表面以后,先通過特殊的光通道垂直屏幕表面到達屏幕的另一表面,然后產生充分散射,使得主光束的光能量顯著降低,散射光強度顯著增強,屏幕將投影鏡頭發(fā)出的點光源轉換成為一個均勻的面光源,人眼從任何角度看到的都是一個均勻的發(fā)光體,從而有效克服了傳統(tǒng)散射屏幕的太陽效應。
圖2 GRC屏幕散射原理圖
二、散射屏幕不能用于背投影電視
傳統(tǒng)的觀點認為散射屏幕只適合用于工程背投,不能用作背投電視屏幕,因為散射屏幕沒有辦法克服太陽效應。
先來看一下背投影電視與背投影工程的區(qū)別。①背投影電視采用低流明的光學引擎,背投影工程采用高流明的投影機;②背投影電視箱體很薄,要求投影距離很短,所以采用超短焦鏡頭,投影比一般為0.7,背投影工程對投影距離的要求沒有那么高,一般采用長焦鏡頭,投影比一般為1.7。
由于背投影電視采用的光學引擎亮度較低,一般為800~1000流明,這就要求屏幕的增益比較高,即投影屏幕的透光率要求較高,通常背投影電視屏幕的增益為3~4.5,而傳統(tǒng)散射屏幕的增益僅為1.2,有的甚至小于1。
背投影電視的厚度,以50英才背投電視為例,厚度僅為40~50厘米,投影光程約為72厘米左右,投影光束的發(fā)散角度很大,很容易產生太陽效應,對屏幕的散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學屏幕由于采用了菲涅爾透鏡,菲涅爾透鏡將發(fā)散的投影光束轉變?yōu)榻破叫泄馐瑢⒐饽芰考性谕队捌聊簧,同時對光能量進行均勻分配,不僅提高了光能量的利用率,增加了屏幕亮度,同時有效地改善了屏幕的亮度均勻性。
如前文所述,榮鑫華文公司GRC投影屏幕由于采用光管技術,將投影鏡頭發(fā)出的點光源轉變?yōu)榫鶆虻拿婀庠矗涮攸c跟菲涅爾透鏡相似,有效克服了太陽效應;但是由于其不具有菲涅爾透鏡的聚光作用,因此增益有所降低。為了提高屏幕的增益,榮鑫華文公司開發(fā)了一種增透技術,有效提高了屏幕的透光率,使得屏幕的增益可以達到3.5,1/2視角達到50度,從而能夠滿足背投影電視的使用要求。目前已經提供給多家光學引擎廠家使用,效果相當理想,有些生產電視墻的廠家已經將榮鑫華文屏幕用于拼接單元。
更多相關:
投影機
|
文章來源:中國投影網
|
|
|
|
|
| |
|